Fusion 360的介紹如下:美國autodesk公司推出的一款三維可視化建模軟件。對CAD設計愛好者來說,它是一款免費軟件。該軟件是autodesk在工業設計和機械設計領域很多相關技術的試驗田,很多成熟的技術都被運用到其他autodesk的商業軟件中了。該軟件中比較流行的技術包括直接建模技術,T樣條建模技術,基於聯結的裝配技術,自頂向下的參數化建模技術,雲端數據管理等。
[本文摘自 私塾小課堂]http://www.3dsishu.com/thread-460-1-1.html
以上總論,Fusion360是這幾年推出的軟體,結合各大軟體之大成。當然不可能包含Rhino/Creo裡面的最核心的項目,所以我個人認為這樣比較似乎不大客觀。
若您是在模具製作為導向的企業,則我方建議您直接選用Creo或者是Soliwork軟體來做建模會比較適宜,原因是建出來的模型大多在工具機上的問(破)題(面)會比較小些;若您是在創意設計為主的產業,則我方建議您直接選用Rhino/Alias/Catia等軟體來做設計會比較適合,原因是可以快速提案拿到訂單,再由機構工程師用工業軟體來做合理化量產與機構的開發。
根據以往經驗,到了產業後,老實說您無法自由選擇自己擅長的軟體。一般企業不會為了一位新入社職員購買一套動則數十萬至數百萬的設計軟體(除非您能自備該合法軟體)。
所以建議學生時期盡可能去學習各家軟體,或者是必須要早期立定志向想要往那個製程領域發展,儘早瞄準目標軟體學習,以便取得入場門票。
產業種類與軟體選擇推薦
據這十幾年的觀察,以往在設計公司與3C產品公司的設計部門,早期會以ID與ME個別擅長的工具主導:
ID以Alias Wavefront/Rhino為大宗(很自由的非參數設計快速提案,);
ME以Pro/E與Solidwork等等為大宗(參數化設計可減少與製造端的問題)。
動畫後製以MAYA/3D Max為主要大宗。
這幾年ID與ME漸漸地開始使用同一套軟體(Creo),雖說一開始ID設計自由度會被軟體特性所約束,但是以企業購置軟體成本需要被控制,卻可以很有效地降低外型軟體與機構軟體之間破面的問題(破面非常難處理,ME都會重新建模但是往往都會失去當初原創設計的味道);PTC也嗅出整個產業轉變,讓原本活躍於機構工程領域的Pro/E進化為現在的Creo,幾乎成為ID/ME界的霸主。
兩大軟體陣營資訊分享
PTC(參數科技)
早期在20年前的策略是以教育單位為前哨站,當時標榜只要符合學校教師或學生身分,皆可免費使用教育帳號使用,也是後來10年後蘋果與Autodesk軟體紛紛開放免費教育版權限的契機。學校教育成本也因此可以降低的同時,每年有數十萬設計科系畢業生到了業界,也帶著學校學習的PTC資訊到了業界遍地開花,整個深入到產業裡。近年也針對台灣當地的產業屬性,做了很多項目的改進以符合台灣當地產業的需求。10幾年前的Pro/E用來做設計簡直可以說苦不堪言,但是後來的Creo的親和力就比較好許多。
AutoDesk歐特克科技
利用當時最知名的Autocad建立起當時2D製圖標準,印象中24年前在高職機械製圖科三年級才開始學習電腦繪圖,當時的軟體就是Autocad R12C,也參與過高雄當年電腦資訊月第一屆電腦繪圖比賽。後來大約五年後才開始開發3D軟體,也就是後來的Autodesk Inventor。這幾年Autodesk的策略是大幅度併購產業軟體公司,例如3DMax/Maya/Alias Studiuo/Moldflow等等知名3D軟體。目的是要用大規模的產品線幫客戶做包套式服務,以協助客戶端一次不只(增)購(加)買(業)一(積)套軟體。這兩三年總公司發現,一(不)些(能)原(說)因,改以軟體租賃式做為主要營業項目,透過租賃訂閱,可以降低客戶每次大筆金額購入軟體的陣痛,也可以針對這些訂閱的客戶做更完善的軟體技術服務。[詳細內容可洽詢 Autodesk代理商大塚資訊科技]
假設您是設計系或相關科系學生,當然有選擇軟體的權利,畢竟您有學生身分,可以在校期間到各家網站上免費以學生身分註冊,以取得學生版的軟體的情形下,我是建議各家軟體都花時間來學習,並且學到自己的想法與心得後,來這裡跟大家分享你的心得。
以上是個人拙見,歡迎來討論,但是祈勿筆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