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 製圖
2018.08.20 18:57
匿名
已修改

3d建模使用 rhino 、pro e是不是已經過時了?

最近發現Fusion 360這套軟體,除了一般3D建模軟體的功能還結合了零件連動、CNC切削、3D列印的模擬,同一個軟體就能解決設計到量產的需求,看來非常先進,不知道是否已經普及?還是有更好的軟體配合方法?

5 個回答

Fusion 360的介紹如下:美國autodesk公司推出的一款三維可視化建模軟件。對CAD設計愛好者來說,它是一款免費軟件。該軟件是autodesk在工業設計機械設計領域很多相關技術的試驗田,很多成熟的技術都被運用到其他autodesk的商業軟件中了。該軟件中比較流行的技術包括直接建模技術,T樣條建模技術,基於聯結的裝配技術,自頂向下的參數化建模技術,雲端數據管理等。
                                           [本文摘自  私塾小課堂]http://www.3dsishu.com/thread-460-1-1.html

以上總論,Fusion360是這幾年推出的軟體,結合各大軟體之大成。當然不可能包含Rhino/Creo裡面的最核心的項目,所以我個人認為這樣比較似乎不大客觀。

若您是在模具製作為導向的企業,則我方建議您直接選用Creo或者是Soliwork軟體來做建模會比較適宜,原因是建出來的模型大多在工具機上的問(破)題(面)會比較小些;若您是在創意設計為主的產業,則我方建議您直接選用Rhino/Alias/Catia等軟體來做設計會比較適合,原因是可以快速提案拿到訂單,再由機構工程師用工業軟體來做合理化量產與機構的開發。

根據以往經驗,到了產業後,老實說您無法自由選擇自己擅長的軟體。一般企業不會為了一位新入社職員購買一套動則數十萬至數百萬的設計軟體(除非您能自備該合法軟體)。
所以建議學生時期盡可能去學習各家軟體,或者是必須要早期立定志向想要往那個製程領域發展,儘早瞄準目標軟體學習,以便取得入場門票。

產業種類與軟體選擇推薦

據這十幾年的觀察,以往在設計公司與3C產品公司的設計部門,早期會以ID與ME個別擅長的工具主導:
ID以Alias  Wavefront/Rhino為大宗(很自由的非參數設計快速提案,);
ME以Pro/E與Solidwork等等為大宗(參數化設計可減少與製造端的問題)。
動畫後製以MAYA/3D Max為主要大宗。

這幾年ID與ME漸漸地開始使用同一套軟體(Creo),雖說一開始ID設計自由度會被軟體特性所約束,但是以企業購置軟體成本需要被控制,卻可以很有效地降低外型軟體與機構軟體之間破面的問題(破面非常難處理,ME都會重新建模但是往往都會失去當初原創設計的味道);PTC也嗅出整個產業轉變,讓原本活躍於機構工程領域的Pro/E進化為現在的Creo,幾乎成為ID/ME界的霸主。

兩大軟體陣營資訊分享

PTC(參數科技)
早期在20年前的策略是以教育單位為前哨站,當時標榜只要符合學校教師或學生身分,皆可免費使用教育帳號使用,也是後來10年後蘋果與Autodesk軟體紛紛開放免費教育版權限的契機。學校教育成本也因此可以降低的同時,每年有數十萬設計科系畢業生到了業界,也帶著學校學習的PTC資訊到了業界遍地開花,整個深入到產業裡。近年也針對台灣當地的產業屬性,做了很多項目的改進以符合台灣當地產業的需求。10幾年前的Pro/E用來做設計簡直可以說苦不堪言,但是後來的Creo的親和力就比較好許多。

AutoDesk歐特克科技
利用當時最知名的Autocad建立起當時2D製圖標準,印象中24年前在高職機械製圖科三年級才開始學習電腦繪圖,當時的軟體就是Autocad R12C,也參與過高雄當年電腦資訊月第一屆電腦繪圖比賽。後來大約五年後才開始開發3D軟體,也就是後來的Autodesk Inventor。這幾年Autodesk的策略是大幅度併購產業軟體公司,例如3DMax/Maya/Alias Studiuo/Moldflow等等知名3D軟體。目的是要用大規模的產品線幫客戶做包套式服務,以協助客戶端一次不只(增)購(加)買(業)一(積)套軟體。這兩三年總公司發現,一(不)些(能)原(說)因,改以軟體租賃式做為主要營業項目,透過租賃訂閱,可以降低客戶每次大筆金額購入軟體的陣痛,也可以針對這些訂閱的客戶做更完善的軟體技術服務。[詳細內容可洽詢   Autodesk代理商大塚資訊科技]

假設您是設計系或相關科系學生,當然有選擇軟體的權利,畢竟您有學生身分,可以在校期間到各家網站上免費以學生身分註冊,以取得學生版的軟體的情形下,我是建議各家軟體都花時間來學習,並且學到自己的想法與心得後,來這裡跟大家分享你的心得。

以上是個人拙見,歡迎來討論,但是祈勿筆戰。

 

有在關注這套軟體...但年紀大了><已經過了軟體研究學習的時間,個人比較習慣工業產品在Rhino與NXUG的工作環境中,早期有被學校跟產業界逼迫使用ProE,但為了效率當年就是這兩套混口飯吃,

講到一套軟體全吃的狀況下,Rhino對於CNC與機械手臂控制還有3D列印也有相對方案,Fusion 360 目前觀察下沒有特別什麼突出的功能與老牌子軟體不能達成的地方。

軟體主要還是跟著產業,汽車業自然就卡地亞,建築或是空間領域人愛用sketchup,製造產業愛用ProE 但最後到CAM開模具用NX...某一群產業會自己產生出自己習慣愛用的軟體,可能主要也是跟著客戶跑?

軟體各有自己擅長的領域應用,Rhino主要是有豐富的外掛著稱,還有程式化的參數式建模,至於黏土捏塑工業造型也有兩套強大外掛支持,要畫一隻人物或是動物都可以在工業軟體達成,造型設計在Rhino幾乎可以說都畫得出來了,接下來還有支援實體的控制上,Rhino可以把立體物件快速拆成平面雷切檔案,或是各種機械手臂CNC控制...幾乎已經跨出了只停留在電腦裡面的狀態,甚至使用數位雕塑的公仔玩具也能在Rhino裡面網格編輯,給公差厚度跟結構設計...之前甚至也使用Rhino開發立體造型公仔的拼圖切割...再進行列印。講這麼多就是想說我是Rhino派的老頭...XD

最後結論就是我個人不覺得 Rhino過時...但我覺得ProE過時了XD...,另外就是對於設計師沒有人會管你用什麼畫圖與設計,重點是達成客戶要的就好了,快速與順手是一個蠻重要的事情。

CH

發表於 已修改

軟體是否過時?這問題實在是有點…沒有意義。

因為一但工作,就算只有AUTOCAD2000…還是得用,
就算都沒有,手繪也得上。

好公司好工作,並不表示什麼東西都是最好的。

至於過時這回事
只要這軟體還在市面上更新,那其實不會過時的。
因為這表示還有市佔率,還有人在使用還有營利。

特定企業使用什麼軟體,其實不重要。
重點是進不進得去。

Damon SOHO

發表於 已修改

Pore都能行啊!只是Nc碼還要排刀、

但要野火版(懷念以前沒閹割的野火版)

所以我現在還在用野火5.0畫😅

軟體這件事就是!上面大大回的、只要供應商做的出來!公差內、94水啦

馬上登入,獲得最佳體驗及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