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大同出現即將募資產品,卻和掏寶貨一樣的爭議,甚至淘寶已經銷售一段時間了。
直覺就是廣告不實、貼牌當正貨,但大同畢竟在家電深耕多年,也有自己設計研發團隊,是否可能是自己的設計產品,但代工和給人貼牌呢?
不知產品業界的大大是否有內情,可以挽救台灣產品界的形象?
台灣的家電業從大到小都是一樣吧..
從上巿櫃的聲寶,東元, 大同, 從在各大賣場佔據一方的大小牌子, 有幾家會自己開發的?
有品味, 有能力, 有錢的買進口品牌了(雖然日本的小家電也陣亡的差不多了), 韓國異軍突起.
花不起錢的, 也不管這些設計, 品味, 有的用就好, 貼牌自然成了台灣這些公司的最佳解.
作外銷, 那你得面對全球的巨頭們, 行銷費用幾十億在撒的. 百靈牌一支電動括鬍刀新加坡一年的行銷預算是1 億元, 台灣也有5000萬.. 台灣廠商要怎麼跟他們打?
打MIT ? 客戶認為你是 MIT,就應該賣便宜一點給台灣人啊, 怎麼可以賣高價。。
大同這個案例不過是剛好被有人挑起而已。
而且大同在世界地位算什麼?
伊萊克思/菲利浦/大陸榮耀 也詢問我們產品能不能貼牌, 這些都比大同不知大幾百倍, 品牌大了, 通路巿場都現成了, 他們也不會什麼都自己開發, 有現成場不錯的產品, 貼牌就賣到嚇嚇叫了, 怎麼不見有正義魔人去檢討他們?
https://www.store-philips.tw/SalePage/Index/6294604?lang=zh-TW
http://www.vkoop.com/shop/productDetails.aspx?goodsId=21609
企業有時候研發之餘其實也蠻常找代工做貼牌,不過通常會調整一下造型才是⋯?
看到上線前測問卷了,以粗糙的問卷圖片跟內容來看,找大陸代工貼牌機的可能性非常大啊,前公司產品就是找尋大陸廠商現有產品貼牌,故有接觸過,我們也曾討論過整造型,但外型改的話就是重新開模具、成本上升、就少了找貼牌的意義,而且中國廠商其實也會販賣自己的機器,所以找到一樣的產品不意外,只不過台灣傳產大公司這樣搞真的母湯啊,又不是沒自己的設計部門 @@
之前也有貼牌的討論喔:
廣告做得好,台灣人就買單了.
嘖嘖已經有一堆同樣的操作手法,台灣還是大賣.
廣告砸下去,民眾很多是盲目的
至於那些懂得人,不是客戶不用管他.
平台也是爽撈的.有錢賺大家撈 .
貼牌也是商業策略的一種,畢竟要搶市佔率當然是現有的是比較方便的,只不過他如果是上一般的電商通路或者是實體通路鋪貨是沒有什麼問題的,但由於群眾募資對於很多人的想像來說還是以*原創*商品為導向,比如台灣設計台灣製造之類的一種情懷的呈現,相對木質平台平台就會比較差容易產生反感!如果品牌是小米就沒有什麼太大問題!
邀請一位使用者回答:
搜尋 {{ type === types.MENTION ? 'addmaker.topic.mention.member.factory' : 'addmaker.topic.mention.topic' | la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