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 閒聊
2019.07.06 11:19
匿名
已修改

不鏽鋼真的有毒嗎?

最近新聞

https://www.ftvnews.com.tw/news/detail/2019705W0011

304不鏽鋼有鍍膜嗎?含鉛?總覺得新聞怪怪的,真的會有害人體嗎?有沒有高手解惑⋯

5 個回答

CH

發表於 已修改

鍍膜如果是鐵氟龍的,這是非常穩定的物質,高溫要到200度以上才會有問題。一般使用消秏,對人體是不會有什麼影響。其它還有什麼鍍膜就不好說,但就算有雜質,通常不會大量到這種程度。

再來,保溫瓶破爛,肯定是沒鍍膜了,鍍膜本身沒問題,不銹鋼應該也沒問題,因為不銹鋼含鉛量是非常低的,鉛可不是很便宜的東西,在治金中每個元素都有其對應特性,沒人會想加就加的。至於焊接的話,助焊劑應該沒沒啥問題,但沒人會加助焊劑吧,這個壓接就好了。這都是成本,所以與其說是無良,我覺得那是蠢。

所以,在這個過程中,鉛是從哪裡來的,是很值得探討的。但是對其工作和生活著墨很少,鉛是有可能存在各種物品上的,而要能大量持續的攝入,保溫杯是有點難。

另外比起不銹鋼,使用含鉛的陶瓷製品有可能導致中毒,尤其在裝酸性溶液(例如果汁)時,這些溶液可以溶解陶瓷的鉛離子。當然這個對陶瓮的發言是政治不正確,不過這是事實。陶瓮原比你想的還要危險,像馬克杯,裂了就別用了。玻璃呢?含鉛玻璃可是很漂亮的,比起不含鉛的更亮更便宜。

所以是陶瓷好管控?還是金屬好管控?還是玻璃?
消費者除了每件都送驗,其實沒有任何證據可以測出身邊的重金屬來源。

其實,報導裡有一個盲點,也許,也許劣質的咖啡和咖啡機才是重金屬的來源。
咖啡機裡面,有問題的東西多了去。不過這個政治更不正確。

試想要是黃銅管含鉛…你跟本不會知道的 XDDDD

以上都是猜想,請勿過度想像,這個世界大多數還是照著規範在運作的。

若使用不鏽鋼作為直接接觸食品的容器材質, 就我所知一般不會另外鍍膜, 鍍膜會無法通過食品安全的法規, 新聞裡敘述的產品應該是使用了鍍鎳色的鐵或者大陸使用比較多的2字頭不鏽鋼(用來代替昂貴的304材質)

雖然使用304不鏽鋼的保溫瓶可以通過德國LFGB食品安全與美國FDA的食品安全測試, 但仍不建議裝水以外的液體, 不鏽鋼並不是不會生鏽而只是比較不容易生鏽, 若有鏽點產生基本上就有重金屬釋放的風險

不要"聞雞起舞"

但也要小心謹慎!!!

應該這樣說...只要關於食品安全!(用品0.容器)

就需要檢驗!

一般都送去檢查以符合法規!才能銷售!!!

請連結下面就有相關規定

https://consumer.fda.gov.tw/Law/Detail.aspx?nodeID=518&lawid=107

一般而言!

早年是幾個 ppm以下

現在規定是0.X PPM以下

但是不見得能檢驗出來

多數是儀器誤差所導致!

這上面就有很大爭議!

 

但303或304...不見得不會釋出金屬物質!

因為送出檢驗僅為範本!

但一旦量產...多少會有參雜問題出現!

就算純金...頂多為 99.99 %

那303與304所製作金屬純度不見得都是 100%

而產地廠商不見得會好心到哪裡!!!

頂多是樣品送過...整批產後送給下游廠商製作產品!

不會挑檢...

 

其實按照法規來說...

基本上全世界食品容器...

只有玻璃與陶瓷能通過....(笑.../錯誤說明)

其他要通過...很難!!!

所以送檢都有許多"眉角"與"上下盤"

不懂或是初入此領域地絕對會被玩掛!!!

而且是一場災難!!!

 

你問的是...303/304 鍍膜環保!?是否有疑慮...等問題!

基本上讓303/304 鍍上膜.做食品容器!

那叫"畫蛇添足"

多此一舉

除非是在容器外作美觀.

而且鍍膜材質能不能通過間驗!更是問題!!!

做一大堆...都是假的!

能通過才是"真的"

 

所有的材質運用都有其專屬的特性,因此金屬進到人體要達到生病或致死的等級,也有各自的不同態樣;網際查到很多的資訊、或是多年來教科書的記載、又或者轉錄自某專家的引述、甚者有些公司為了強調自家販售的金屬食器(例如:錫或銅)的優越,居然對比其他鐵器或不鏽鋼,硬說其他金屬都有毒.

這就可以看出金屬運用在食器上的真實狀況,究竟檢測儀器能不能測出毒性?人體攝入多少才會生病或致死?其實這情況跟抽菸很像,有人說抽菸對身體不好,會得癌症,但是有些人瑞抽菸一輩子又如何解釋?

因此能做的就是「多方查證」辨別資料來源的公正性、不要盡信遠古的教科書或是偏頗的專家片面之言,而自家開發金屬產品,最好能安排第三方公證單位做食品級檢測,並要確保工廠量產時不會調包材料.所以真正有沒有毒的解法就是要靠謹慎和良心了~

馬上登入,獲得最佳體驗及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