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
2020.03.12 12:37

優秀的工業設計作品集的標準是什麼?

今年就要畢業了,現在準備作品集資料,
目標是希望可以去科技公司做產品設計,
不知道各位前輩可否指點這類公司對於作品集重視的點是什麼?又或是如果我要去一般小型設計服務公司,
該怎麼調整方向呢?

8 個回答

同意上面說的,很多學生都只放美圖,但通常看重的是整個過程,可以分成幾個項目思考:

  1. 主題性:你作品課題的選擇,通常可以推斷這個人的背景和個性,甚至他的興趣,這時可以看出你生活觀察力、關懷社會或是獨特美感之類,以小型設計公司或品牌來說,光是主題的選擇就可以推斷這人和品牌的合適度,例如:東方美學轉譯、環保再造主題,或是針對特定目標族群的解決方案。
  2. 邏輯性:如果你是申請研究所,調查分析能力就很重要。當然在企業裏也會很重視你怎麼樣去把資料處理,轉換成自己的設計和理念,這也通常是設計系學生最缺乏的部分。這邊盡量用圖表來顯示就好,不要丟一堆Google資料。
  3. 設計:最重要的還是這個設計好不好,這邊就可以從圖看出你手繪、渲染能力等等,這邊我建議不要只放最後的成品,從草圖、模型到最後成果,如果可以簡單的放出整個流程,也會感受到你對於整個設計流程和解決問題的掌握度。
  4. 排版:上述提到很多資料,排版排得好就會讀起來簡潔又清楚,如果你做了解決生活問題的產品,除了渲染之外,有些使用情境、場景圖就會感覺他可行性更高。總結來說,以新鮮人來說,作品集最好可以和個人特質結合,建議在學校時個人的作品就要有點連貫性、品牌感,也會讓人留下最深刻的印象。

一點淺見

  1. 作品品質要高,即使只有一件也行
  2. 在企業內工作注重協作溝通能力,設計師就靠草圖溝通,技術不用強,但一定要放,而且能看得懂
  3. 邏輯要好,把作品的調查、目標、解決方法的研究都能呈現出來,詳細說明最好,很多沒出社會都不重視這件事,以為放放美圖就好,大錯特錯。
  4. 沒了,其他都加分而已

四年下來,包含學校作業到實習做的東西算下來也有不少作品,挑選其中挑選集中幾樣即可。
當然畢業製作會是最重要的其中一項,等同於四年下來最完正整的一件作品。

以我們公司來說,重要的點除了作品的完成度以及基本技法(3D能力、繪圖、排版等等)之外,
對於你選擇做為這次出去的作品集的作品們的論述以及觀點也很看重,會透過這個過程去了解你能不能整理完自己的邏輯。

能夠做到的話,蠻加分的,因為會看得出是位邏輯不錯的學生。

ID 跟 RD 的要求不太一樣。。

ID比較吃天賦。。

RD實戰很重要。。 

看你要走那一條路。。

RD 要作的精真的不容易。。

雖然開ID會議,一定要開CMF的會議,但是CMF 真的是許多ID的罩門。
我們也遇過老設計師,連PC跟壓克力的特性都搞不楚的。。 

畢竟,他們也都習慣丟給後端去處埋,他們只專心設計,只是,設計再漂亮,產品沒有辦法量產,符合設定的預期效果,那也不會是好的產品。。

當然新手可能還不會被要求這些,只是台灣的訓練我覺得都忽略了。。

 

其實沒那麼複雜,

如果有機會,可以跟前輩們借幾本來學習,看看你到底差在哪裡?

這會是最直接的衝擊,不然跟你說這個也重要,那個也重要,可能也無法理解,

作品集要講真的講不完,

我遇過很多薪水不錯的資深設計師,

真的就是美圖居多,其他輔助...再加上幾個iF.reddot...很迷人了,哈哈!!

但若你剛畢業,可重視幾個原則,要在作品集看出,

1.紮實的基本功

2.未來的發展潛力

3.積極的學習態度

4.解決問題能力與執行力

5.創新創意的想法

抱歉,我知道這五點很空洞,我可能也做不到,

issuu上面有很多不錯的作品集,可以多看看,加油!!

這的確可以開一篇專題了。

庫克的前一代,手上有滿滿的現金,資源,臺灣那一家有? 更何況,前一代也跌倒過。。

現在看都覺得簡單,成功有時候是偶然,運氣,加上許多的努力。

你說的很好,這些公司後方都有雄厚的資源,但是才造就了產品的成功,設計只是個概念,沒有後面的實現,就永遠是個概念。更何況,如果一開始把設計定位成就是賣概念的,我比較淺白,所有產品的開發都是要賺錢的,再大的理想,夢想,企業不賺錢,產品不賺錢,那都是空想。

代工好賺? 那代工廠就不會倒啊。

工廠爲什麼要接看起來有可能會做不出來的單,因爲設計師老闆說可以啊,他們很有經驗,打樣也成功了,代工廠不過是按指示去做,結果卻是設計上的錯誤,對製程材料的不瞭解,只是因爲樣品打樣可以做,就以爲可以做,造成根本的錯誤,這個鍋難道就代工廠背?代工廠不過就是接單,企業本來就要負成敗的責任。 

當身爲一個企業主,產品的主導者,就是負產品的開發成敗,銷售成敗,不想背這個責任,還想主導??

設計師想主導? 那就跳下來全盤瞭解行銷,製造,銷售,客戶怎麼想,這些都不想碰,卻還想主導公司產品的開發,不是很可笑? 產品要成功,不是想一想就有的。 看到jobs, 就以爲自己就是jobs..

尤其在臺灣,會抱怨的一堆,臺灣環境不好,企業不好,老人一堆不肯放手,那就跳下來開公司,這樣就可以完全主導了啊。。 何必看人家臉色,期待臺灣企業改變 社會改變?

能改變遊戲規則的,只有跳下來弄髒雙手的企業家,不是設計師,工程師,業務。

我們想法不太一樣。

要有肩膀,自然就會去做哪些”看起來“不是那個位子該做的事,甚至是有可能是雷區。

有了走過雷區的經驗,有了擔當,有了表現機會,才有機會得到信任,得到更多授權 完成那些想做,重要的事。 

順序錯了,永遠只能在臺下抱怨沒有上臺的機會。

就像現在嘴巴喊着”給香蕉只能請得起猴子“的人,大多時候的確也只得到了香蕉。

肉是留給那些能打獵,廝殺回來的人獅子,老虎,鬣狗。。不是給猴子的。

猴子要有肉吃,可能得等到有善心的動物園園長了。。 或者是當隻可愛的寵物貓,狗。

沒有對錯,都只是選擇而已。

臺灣現況只會越來越兩極化而已。

另外,開發產品新產品幾成我們就會做。 我的答案是。。很難講。。

小案子,幾十萬的,死了不會影響公司的,多多嘗試,當作記取教訓或是後面繼續優化,不斷改進。

3,5百萬的的案子,以我們這種小公司就要評估了。

如果未來有十倍,二十倍的報酬率,也許我們就會多方評估,有沒有過半的成功率,如果有,或是可以分階段進行,那就去嘗試 一步一步來。

如果案子的成功率太高,通常也代表投報率不高,因爲大家都看得到,也吃得到,最後也很難賺錢。

賺大錢的通常都是成功率很低,市場沒出現,不可預測的,風險低的,早就一堆人做的,怎麼賺大錢,除非是特許行業,比背景,錢多,拳頭大的。。

馬上登入,獲得最佳體驗及更多功能